2010年2月17日 星期三

GT Force Pro - Carbon

GT 應該是我知道的第一個國外品牌, 已經15 年了, 從那時候起我就喜歡上這一個名字, 經過幾個世代的演進, 不知道是為什麼我還是對這 GT 有一些情感, 雖然它們的產品在我覺得已經在市場上沒有競爭性, 但是畢竟這一段歷史我都有參與到.
這一台 Force 多功能車, 簡單的單轉點結構加上浮動式的五通, 減少鍊條拉伸而產生的踏板回擊, 高轉點的位置得到全程後移的後輪作動軌跡, 在在都是為了"避震"而設計的車子, 不過市場的潮流都在追求輕量化的同時, Force 在這就少了競爭優勢, 碳纖維已經是不容懷疑的主流, 只不過輕量的材料卻做出不輕的避震車, 是否有其價值呢?看看囉..

. 全車照.

. 右前側.

. 右後側.

. 標準 1-1/8" 前叉碗設計.

. 簡單圖裝表現出碳纖維的紋路.


. 崁入式避震器固定方式.

. 延續 GT 延伸式上管設計.

. 超大轉軸, 剛性與外觀都有可看性.

. GT 經典狗骨頭設計, 就是靠這根東西, 不管車子怎樣的作動, 都把大齒盤位置放在較佳的位置.

. 大面積的後三角主體, 提升單轉點剛性不足的通病.



. 可換式左右勾爪, 可以改成 12mm Sram Maxle.


. Fox Float 140mm 前叉, 雖然有點年份了, 不過狐狸的品質是不容質疑的.

. Fox RP23 後避震器, 還是老話一句....王道.

. FSA 車手龍頭組 .

. FSA K-Force 大齒盤, Force 搭配 Force...太配了吧..

. 陶瓷陪林..好樣的.


. 還是 K-Force.

. FSA AM輪組重了點, 不過還滿有看相的.



. 已經停產的 Juicy Ultimate-Carbon, 制動力比Elixer 差了許多.


. 黑-白-紅 的搭配, 連飛輪也是喔..

. Sram 黑盒子計畫的產物.

. Jagwire 的保護套, 老是會動來動去, 真不知有沒有保護到.






. 後輪做動軌跡, 因為是高轉點設計, 所以可以看出幾乎整段都是往後移, 直到了約120mm的時候才開始往前, 由此軌跡說明是一台很適合避震的避震車.

. RC 長度變化量, 總共增加了15.5mm, 雖和踩踏關係不是很絕對, 不過就150mm行程的車子來說這是很短的變化量.


. 槓桿比曲線, 由 2.9到3.05, 極小的變化量已經可以說它是線性了, 所以算是很棒的曲線.

. 踏板回擊在前22t對上後32t的情況, 踏板回擊角度為28度, 滿大的

. 踏板回擊在前32t對上後20t的情況,踏板回擊角度為10.5度, 還算ok.

. 踏板回擊在前44t對上後11t的情況, 頹板回擊角度為1.7度, 帥呆了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